加密區的箍筋根數如何算?
梁箍筋加密區和箍筋數量的計算公式n(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如何確定加密區長度?公式n(1.5HB-50/加密區間距)×2(ln-2×1.5HB/非加密區間距)1加密區長度1.5HB-50非加密區長度ln-2×1.5HB。是這樣嗎?還是取梁的凈跨長的1/3?梁的箍筋主要設置為抗剪,由于梁端剪力較大,箍筋加密。
在設置箍筋時,一般在設計圖紙中注明梁端需要設置多長的加密鋼筋。計算方法是將第一個箍筋的位置設置在豎向承重結構邊緣向外50mm處,然后用設計注明的長度減去50再除以箍筋間距加1,這是現場實際使用的箍筋的依據,但要注意幾個肢的箍筋。若設計中未規定加密范圍,可按施工手冊構造的箍筋加密區計算,方法同上。梁加密區長度:一級抗震結構為梁高的2倍,500mm取大者;2-4級抗震結構,1.5倍梁高,500mm,以較大者為準。框架梁的箍筋之所以有加密區,是因為在抗震設計中,對梁端有強剪弱彎的要求。設置箍筋加密區是為了增強梁端的抗剪能力,約束端部的縱筋和混凝土,而次梁不參與抗震計算,所以不存在加密區和非加密區,配筋只是基于抗剪計算和最小配箍率。磚混結構的梁要求與框架的次梁相同,滿足錨固長度即可。加密區長度1.5HB(500)取大值(箍筋數量應為每邊-50),非加密區長度Ln—-加密區長度。
柱鋼筋的加密區怎么計算?
鋼筋柱加密區以底層柱的上端和各層其他柱的兩側為基準。取矩形截面柱的長邊尺寸或圓形截面柱的直徑、柱凈高的六分之一和500mm,取這三者的最大值作為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底柱上下500mm范圍為箍筋加密區。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柱端和每層梁的端部應加密。
當抗震等級為一級時,梁高和2倍加密區長度的500mm取最大值;當抗震等級為ⅱ至ⅳ級時,梁高和加密區長度為1.5倍的500mm處取最大值。
除了柱上的梁加密,交叉時也有附加箍筋。梁一般有3組附加箍筋,附加箍筋間距50,加在梁的交叉處。當光束相遇時,有一個主光束和一個次光束。一般主梁會加箍筋,次梁可以根據情況省略。
基礎箍筋布置不小于500,柱筋插入基礎內,基礎層面箍筋不少于2組封閉箍筋。
箍筋與基礎底面和頂面的距離為100,箍筋之間間距500,基礎頂面箍筋按50布置。
其他樓層柱加密區域按樓層劃分,樓層上下高度加密六分之一。比如樓層到樓層柱的高度是3米,那么高度就要從上到下加密六分之一,也就是從上到下加密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