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的跳高運動員為什么都采用背越式過桿?
跳高時為什么采用背越式背越式跳高技術 一般說來,起跳點的距離要離橫竿遠些,從起跳點到落地點之間的距離也要遠些。背越式起跳最大的特點是必須做旋轉動作。起跳腿是離橫竿遠的腿,起跳時擺動腿向上向外擺,以使運動員向助跑開始方向做旋轉動作。起跳后,轉為背向橫竿。背越式的過竿動作與俯臥式不同,運動員身體橫在竿上,身體各部分依次過竿。過竿時挺腹,全身在竿上處于弧形狀態,頭部、肩部、胸部在竿后急劇下壓,當身體重心達到最高點時,大腿向下并挺胸挺腹,以便順利越過橫竿。 運動員臀部過竿后,開始落地。為避免小腿打落橫竿,運動員收腹、低頭、使大腿很快離開橫竿,小腿向上伸直。落地的順序:肩部—兩臂—背部—腰部。值得提出的是背越式助跑的跑法,目前有的運動員直到最后一步時身體重心仍較高,這適合于體重輕,速度、彈跳力好,送髖、邁步速度快,體型較瘦的運動員。如意大利女子跳高運動員S.西梅奧妮,美國男子跳高運動員D.斯通斯等。 另一種助跑與俯臥式助跑近似,在助跑的最后4~5步明顯地降低身體重心,跑動時步幅大,頻率不如上述快,這適合于一般力量大、速度不特別快的運動員,如波蘭男子跳高運動員J.弗曉瓦和女運動員鄭達真。
跳高為什么采用背躍式而不采用跨越式?
跳高的越桿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最早時大型賽事均采用剪式跳法,期間發展為俯臥式或滾翻式過桿,跳高成績得到大大提高。
目前大型賽事均采用背越式跳法,其主要原因是,與跨越式過桿對比,過桿時身體重心提高明顯,因此成績也得到很大提升。
為什么初學者選擇背越式跳高?
起跳瞬間人體重心高度主要取決于運動員的體型,因此跳高名將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身材高挑,下肢修長。起跳姿勢和擺臂、擺腿動作也能提高身體重心的位置。
而從跨越式到滾式、俯臥式的跳高技術演進中,人體由臀部過桿變為腹部過桿,重心越來越低,離桿越來越近,這就意味著更經濟的利用已獲得的騰空高度,能減少彈跳能量的浪費。
背越式跳高為什么跳得高?
用“背越式”重心可以以幾乎“貼桿”的高度過桿,而“跨越式”則需要把重心再提高“從跨下到重心”這段高度,無形間就增加了運動員需要的起跳高度了。因為人在背越過桿時。人身體是彎曲的。這時候人的質心不在人身上,而是在腰部下方。
這樣的話,實際是質心是從桿下過,而人卻從桿上過了,所以跳的更高.還是重心的問題,背越式要提高重心的高度要小于跨越式重心升高的高度。。地球有引力,所以重心的高度就是人體克服地球引力應該做的功,這也是仰泳跳得比飛躍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