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期人們喜歡將沉香雕刻?
明清時期,喜歡沉香的人更多,上至宮廷,下至平頭百姓斗喜歡玩香、聞香。“東粵四市”的,嶺南沉香得以暢銷,“歲售逾數萬金。”
江南一帶每逢中秋便要熏月,以黃熟(沉香)徹旦焚燒。從故宮博物院藏品考證,明清宮廷中存有大量的東莞香以及香爐、香盒、香瓶、香盤等香具,正是瑤池佳氣,延齡宮柱上沉香。至于那香具的精致已到達了無與倫比的地步,有香筒,有掐絲琺瑯香插,有臥爐,有手爐,有鏤空爐。
造型也極為別致,有方形、圓形、六角形、花瓣形。壁的紋飾祥云瑞獸、靈草仙禽、描金錯銀,絢麗華美。
制香工藝也十分發達,更趨精致豐富,而優質的線香也被捧為上品并作為禮物相互贈送。
什么時期人們喜歡將沉香雕刻?
在古代,品香,與點茶、插花、掛畫一起被稱為“四般雅事”,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日前,首屆沉香文化博覽會在北京舉行,精心設計的生活場館復原了古人儒雅的品香場景,為大眾了解唐宋煙霧繚繞的香云生活提供了最直觀的教材。
沉香、香器、香雕齊上陣
沉香,并不是一種有香味的木頭。幾種樹木受到風雨雷電、走獸等自然界的傷害,在傷口的開放期被真菌感染,才會開始結香,三四百年后結到極致。正因沉香是極為稀少的香料資源,取得困難,自古就被列為眾香之首,只有帝王才配擁有。
香博會把“眾香之王”帶到了觀眾面前。參展的有出自、越南、老撾、印度尼西亞等世界各產地的沉香,品種齊全。參觀者可以直觀地了解到沉香的形態、結法以及香味等特征。展品中一件罕見的棋楠木供,體積碩大,高44.5厘米,是存世體量最大的棋楠之一,結香緊密,常溫下自然放香,氣味幽雅、馥郁,價值上千萬元,確屬稀世奇珍。
沉香不僅自古受到皇家貴族的推崇喜愛,也是手工藝人用于雕刻的材質。沉香雕刻由于材質的特殊性,工藝難度相比竹木牙角雕更為復雜。鄭堯錦大師近年來創作的沉香雕刻藝術精品便是本次香博會的亮點之一,如棋楠香雕羅漢山子,材擇珍貴的越南白棋楠雕刻而成,呈奶油黃淺色調,味道清涼、甜美。禪定的羅漢身形清瘦,身后的枯樹更強化了禪境的孤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