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電鍍工藝出現的時間?
1853-1845年期間,有關電鍍合金的文獻開始陸續出版。最早的是電鍍貴金屬合金(如金銀合金,主要用于裝飾)和電鍍銅鋅合金(即黃銅)。Ruolz通過電沉積獲得黃銅和青銅。1942年,他發表了一種類似于現代青銅電鍍的電鍍液,主要由氰化亞銅和錫酸鹽組成。
1850年至1883年間,美國和英國公布了約380項電鍍專利,其中近30項是電鍍合金,包括黃銅、青銅和金基及銀基合金。關于電鍍青銅的專著是在1870年以前出版的。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主要用途是電鍍黃銅。
1925年,斯皮策在《電化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電鍍黃銅及其電沉積理論的文章。
電鍍技術的發展歷程?
我國電鍍行業的發展是在新成立之后。首先,為了解決氰化物污染問題,無氰電鍍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無氰鍍鋅、鍍銅、鍍鎘、鍍金相繼投產;鍍硬鉻、低濃度鉻酸鍍鉻、低鉻酸鈍化、無氰鍍銀和防銀變色、三價鉻鹽鍍鉻等相繼應用于工業生產;可直接從鍍液中獲得光亮的鍍層,如光亮銅和光亮鎳,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而且改善了繁重的拋光工作。在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究中,出現了雙極電鍍、換向電鍍和脈沖電鍍。生產中還采用雙層鎳、三層鎳、鎳鐵合金和高耐蝕性的減摩涂層;刷鍍、真空鍍、離子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改革開放后,美國電鍍工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鋅基合金電鍍、復合電鍍、化學鍍鎳磷合金、電子電鍍、納米電鍍、各種顏色電鍍、多功能電鍍和各種代氰代鉻工藝的開發取得了很大進展。
首先,電鍍是一種廣泛使用和多樣的表面處理技術。;不要說是"替換"。只能說在某個領域某個電鍍工藝可以被另一種表面處理技術替代。
表面處理技術有很多種。(詳見我的文章【什么是表面處理?表面處理有哪些分類】),哪些電鍍可以替代,第一個替代的工藝與替代的工藝性能相近或更好。
比如鍍硬鉻的主要性能是硬度和耐磨性,可以用所謂的鍍鈷、合金鍍液、激光強化處理等來代替。,但這些外觀性能可能達不到鍍鉻的水平;例如,主要用于保護的鍍鋅可以由達克羅涂層工藝、PVD沉積工藝或粉末噴涂工藝等代替。,但是否經濟,適用性遠不如自動在線鍍鋅方便穩定;此外,如終端鍍金、塑料電鍍、連續電鍍等。,目前可能很難找到完全替代的設備和工藝。
所以所謂的替代是相對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電鍍工藝會越來越精良,越來越專業,技術也會越來越先進。當然,還會出現很多其他所謂的替換過程。但是,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和突破,很難說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