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綠色建筑的面積要求?12層以下、高度40米以下的非坡屋頂建筑,屋頂綠化面積必須達到30%以上才能稱為a"綠色"建筑。
便利性:50米范圍內,應有6種以上的公共設施。
設計標準涵蓋建筑本體、周邊生態環境、建筑景觀、交通等服務設施。其中規定,公共設施必須合理布局,幼兒園、小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活動站、社區商業、郵局、銀行網點、社區服務中心、體育健身設施等六種以上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可達性不超過50米。小區周邊應優化公交線網,建筑主要出入口與公交車站的步行距離小于500米。
自然:屋頂綠化必須超過30%,90%的車位建在地下。
除了提高生活服務,生活景觀是設計標準的亮點。居住區綠化有嚴格的設計標準:12層以下、高度40米以下的非坡屋頂建筑,屋頂綠化面積必須達到30%以上,新城和中心城區綠地率達到35%以上,老城區居住區不得低于25%。居住區步行道和自行車道的林蔭覆蓋率不應低于75%。另外,為了滿足小區的景觀和植被覆蓋,綠樓小區的地面停車位只允許占總停車位的10%,其余90%的停車位必須建在地下。
節水:人均用水量不超過110升,水景必須利用雨水再生水。
說到綠化,用水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按照設計標準,綠色建筑小區人均日用水量應在110升以下,小區自來水不得用于澆灌綠植等景觀用水。居住區內水池和濕地的水應為雨水和再生水,不得使用市政水和自備地下井供水。兒童游泳池及游泳池以外的游泳池。;美國的游泳池將使用循環系統,廢水包括蒸汽冷凝水,空調冷凝水和洗車水都將被回收利用。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或者日可回收水量150立方米以上的居住區和集中建設區,需要建設再生水設施。
同時,小區內必須建設雨水回收設備,開發后的雨水排放量比開發前小。地面總鋪裝面積中,透水磚鋪裝率要達到70%,硬化地面只能占30%。小區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雨水等非傳統水源將替代市政供水或地下水用于景觀、綠化和沖廁。
不上人屋頂綠化政策規定?在,對未達到配套綠地率指標的項目強制進行屋頂綠化,屋頂的綠地面積按20%的系數計算,最多為配套綠地率的一半。為實施立體綠化工程的單位采取以獎代補的政策,屋頂種一平方米可以折算地面種三棵樹的綠化率,貼50元/平方。
在上海新建公共建筑和在中心城區改建、擴建既有公共建筑時,應當對高度不超過50米的平屋頂進行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