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迭代管理,怎樣做比較好?
代碼管理,常用的工具有Git和Svn。Git更強大,但是使用起來更復雜。Svn,功能比較簡單,出問題的概率比較高,但是用起來比較簡單。
在管理工具的選擇上,我個人建議小團隊選擇svn,因為小團隊其實不不需要太多功能,svn操作更適合小團隊。如果團隊很大,或者項目由多個團隊協同,Git是合適的,可以集成更多的功能,規范管理,進行代碼評審。
在具體的管理方法上,需要控制每一個迭代、版本和分支。因為研發的勞動力成本很高。ampd人員,我們不可能留住研發人員。amp人員長期閑置。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Rampamp步驟將是:
1.Rampampd組開始開發版本a。
2.A版提升測試
3.測試開始測試版本A,Rampampd人員繼續開發b版本。
4.版本A找到bug并修復。
5.版本A的發布
然后繼續執行這個循環。在這個過程中,Rampampd人員需要同時修改A版和B版,不能互相影響。這不僅需要代碼管理的工具,還需要管理方法。
無論在任何源代碼管理工具中,我們都有兩個代碼版本:主干和分支,就像一棵樹的主干和分支一樣。主干作為一個持續開發的版本存在,而分支的存在是為了在當前狀態下維護一個版本。
因此:
1.我們的研發;ampd組在開發A版,在主干上完成;
2.Rampampd團隊養版本A,是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當前骨干的分支;
3.測試A版的測試,繼續B版的研發,也就是骨干改B版的版本;
4.測試中發現了A版本的Bug,需要修復分支版本的Bug,開發修復時將代碼合并到主干中;
5.發布版本A,然后凍結版本A對應的分支版本。
因此,在整個研發過程中。ampd迭代,會有一個版本不斷變化的主干和一個可能有小版本變化的分支。
一個主干可以有幾個分支,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分支也可以有分支。比如當我們需要迭代一個分支版本的時候,這個分支會有和主干一樣的流程,它會繼續迭代,測試,發布。
當然,這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版本管理場景,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會復雜很多。我遇到過一個極端的情況,就是我們在做1.4版本的研發的時候,也在做2.0版本的研發。1.4作為一個分支,它不斷的生產它的分支1.4.1,1.4.2,甚至到1.5版本,以2.0為骨干,不斷的進行研發。
當我們的2.0版完成后。到了80%的時候,由于種種原因,這個版本被放棄了,我們直接在1.5版本的基礎上開發了3.0版本。
這時候我們廢棄的2.0從樹干變成了樹枝,被凍住了。原來的1.5版本從分支變成了主干迭代其他小分支版本和3.0版本。這些情況都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按照代碼管理的思路來控制。一旦他們控制不好,某個版本的源代碼可能會丟失,這將導致在穩定版本上修復一個小Bug的成本,并且可能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
所以,唐不要對代碼管理漠不關心。
北京,黑馬、尚硅谷、千鋒軟件培訓,哪個好一點?
總的來說,我感覺還是在硅谷比較好,在師資、口碑、課程方面都比較好。
當然,每個人的評價標準不一樣,關注的點也不一樣,所以你也可以自己做一個多方面的調查。畢竟有些東西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
至于老師和口碑,可以去官網或者一些問答類的知識平臺看看,比較容易。至于課程,可以去各大培訓機構官網下載,有自己的學習心得。當然,它如果你沒有,那是一樣的。;我不想把它下載到嗶哩嗶哩。
還有教學環境、班級氛圍這類東西,需要你去校園實地考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