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學習用什么編程軟件好?
Python語言和C/C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流。
其實大家在網上搜索都能找到。人工智能使用python語言。真的嗎?人工智能的底層邏輯是用C/C寫的,Python只負責寫一些實現邏輯。比如第一步是什么,第二部分是什么等等。
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都是用C/C寫的,因為計算量大,需要非常精細的優化,GPU,特殊硬件的接口。而這些,只有C/C能做到。
使用Python是因為它的易用性和glue語言的特性。C/C需要一個從其他語言到C/C的跨語言接口,所以基于python的特點,首選python。
所以目前人工智能編程的主要語言是C/C,其次是python。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用,謝謝~
C語言怎么樣,好學嗎?
c語言是面向過程的語言,目前主要用于嵌入式開發,因為桌面開發有更高效的面向對象開發技術。面向過程是指語言的設計過程是按照事物的時間順序來開發的,所以項目很大的時候很難維護。
1.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編程語言,能夠以簡單的編譯和處理低級內存,只生成少量機器碼,運行時不需要任何運行環境的支持。與匯編語言相比,C語言易懂、易用、可讀性強,易于調試、修改和移植,代碼質量與匯編語言相當。一般C語言代碼只比匯編語言代碼生成的目標代碼效率低10%~20%。目前單片機性能大幅提升,內存大幅增加。這種犧牲大大提高了開發速度,降低了編程難度,完全值得。
2.主要特點是言簡意賅,關鍵詞少,意思明確,容易理解和記憶。比如int是整數,char是字符,float等等。
運算符豐富的C語言包含了34個運算符,將賦值、圓括號等作為運算符處理,使得C程序的表達式類型和運算符類型非常豐富。而且操作規則沒有那么嚴格,編程非常靈活。比如字符char可以不經過轉換直接賦給整數int,枚舉類型可以直接賦給char或int等等。在高級語言中,這些操作不允許在沒有顯式轉換的情況下直接賦值。
在嵌入式系統的應用中,地址的讀寫必然涉及到對寄存器的訪問。c語言可以方便高效地實現這一功能。比如在ARM的CMSIS通用接口代碼中,所有的片內寄存器都是用C的結構定義的,對這些寄存器的訪問和對變量的訪問沒有區別。例如定義一個指向寄存器的變量。,
uint32_tregData*(uint32_t*)0x08000000)
//讀取
x注冊表數據
//賦值
注冊表數據a
3.注意:C語言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比如C89,C90,C95,C99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版本的兼容性。這一點很容易被新手忽略。例如,C99支持在函數中的任何地方定義變量,但早期版本不支持。
學什么都不難,只要努力,一定會有收獲。況且現在程序員那么多,說明只要學習,就一定要掌握。當然,熟練程度取決于你做了多少項目。熟能生巧。對于初學者來說,理論聯系實際,多做練習并不難。